说起手机电池,镍镉电池、镍氢电池、锂离子电池大家都不陌生。然而,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电池,它的能量密度很高,但是又有天生缺陷,这就是甲醇燃料电池。
需要“加油”的电池
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,锂离子电池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,手机电池容量有待进一步提升,有的企业索性推出了甲醇燃料电池的手机。
日本东京举办的CEATEC展会上,KDDI和东芝公司联合推出的甲醇燃料电池手机
这是一种以燃料电池为电源的手机。与其他电池不同的是,这种手机的电用光后,不能通过充电恢复电量,而是需要像加汽油一样给手机添加甲醇,电池会将储存在甲醇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。
镍镉电池、镍氢电池、锂离子电池中的化学能直接存储在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当中。放电时,两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,同时对外释放电子,提供电能;充电时,生成物可以通过逆向反应变回原来的样子,于是又可以接着放电。这种可以反复充放电的电池叫做二次电池。
带有燃料盒的甲醇燃料电池
甲醇燃料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,电池的化学能不是存储在电池材料中,而是储存在燃料当中,这里燃料指的就是甲醇,而正负极材料则起到催化的作用。所以手机需要配置额外的空间来储存甲醇,体积会相对比较大。当手机快没电的时候,我们需要往手机中注入甲醇,就像没油的汽车需要添加汽油一样。
甲醇燃料电池手机侧面的燃料添加孔
无序的热能→有序的电能
甲醇燃料电池的基本构造主要可以分为阴极、电解质和阳极,电池放电时,阴极就是电池的正极,阳极就是电池的负极,为了叙述上符合大部分人的习惯,下文就用以正极、电解质和负极来进行阐述。
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
正极和负极都是由金属铂制备而成,它们分别对氧气和甲醇进行催化。在电池工作时,正极通入空气,负极通入液体的甲醇。甲醇在铂的催化作用下,失去电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,并生成氢离子。负极的电极反应可以写成:
接着产生的氢离子和电子分别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传输。氢离子通过电解质穿过电池内部抵达正极。电解质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,只有氢离子能从电解质的一侧穿过到达另一侧,而其他原子、分子、离子一律被拒于门外。我们知道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,而氢原子又比较特殊,它只有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,当它失去电子变成氢离子H+,就只剩下一个裸露的质子,所以我们又称氢离子为质子,这种选择透过性膜因而也叫质子交换膜。
氢原子和氢离子
电子则通过外接电路流向正极,在流动的过程中顺便对负载,也就是手机做一下功,于是手机就能通语音、玩游戏、听音乐了。
在正极,空气中的氧气在铂的催化作用下,被分解为氧原子,然后与来自负极的氢离子和电子结合形成水。正极的电极反应可以写成:
我们把正极和负极的半反应写在一起,可以得到下面的反应方程式:
看起来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?没错,这个其实就是甲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。所不同的是,燃烧时电子的转移是混乱无序的,储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;而在燃料电池中,氧化和还原分开进行,通过引入电解质和外部电路实现电子的有序运动,化学键中的化学能以电能的形式释放。
实现了超长待机
却没有被广泛使用
甲醇燃料电池,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量密度高,比其它所有电池都要高出很多。1998 年Manhattan Scientifics 公司注册了商标名为Micro-Fuel Cell用于手机电源的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,以这种电池为电源的手机可待机6个月, 连续通话1星期;而当时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只能待机2星期, 连续通话5小时。其续航能力简直不在同一个档次。
与所有电池一样,甲醇燃料电池的应用可不仅仅局限于手机上,笔记本电脑、摄像机这类需要用到电的便携式电子产品都能够让它一展身手。
一种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笔记本电脑
来源:科学大院